如何理解最新金融数据?

来源:金融时报
8月12日,何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解最据主要数据指标如下:
7月末,新金M2同比增长12%;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融数同比少增4042亿元,何理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解最据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新金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7%。融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何理7月新增信贷、解最据社融规模回落,新金主要原因有:二季度末贷款冲量现象明显,融数形成一定透支效应;当前宏观经济修复势头温和,何理贷款需求疲弱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7月楼市转冷,解最据对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都会形成一定影响。新金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单月新增社融和信贷数据波动一般都比较大,不过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7%,并不低,与名义GDP增速继续保持匹配。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
从企业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温彬指出,票据融资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明显回升,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
从住户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842亿元,居民贷款需求回落。温彬指出,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反映消费贷款意愿下降;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较上月少增2680.72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在触底过程。
对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而票据融资再度反弹,周茂华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复苏基础有待夯实。另一方面,在二季度末及上半年国内积极推动信贷增长后,企业信贷融资需求出现一定提前“透支”,放大了7月份季节性波动。
政府债券净融资实现多增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出现季节性回落,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王青表示,这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及6月末专项债基本发完影响。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虽大幅少减,但在国债净融资同比放量支撑下,同比仍实现多增。
M2同比增速高位上行
7月末M2同比增长12%,较上月末加快0.6个百分点,达到近6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
周茂华表示,7月M2同比继续走高,主要是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带动居民、企业部门存款明显增加;反映国内货币供应量充足。
周茂华预计M2同比增速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主要是国内经济活动持续回暖,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回暖,增强货币创造能力。
7月末M1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1.8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M1同比持续加快,反映企业短期存款明显增加,一方面反映微观企业活动活跃度增强;另一方面,企业短期现金流有所改善。
“7月数据表现更多复苏进程中的波折。”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宏观政策有空间,物价温和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逐步畅通,经济复苏持续。
王青同时表示,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巩固经济修复势头,政策面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首先是推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次是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和3000亿元金融工具,发挥补位效应,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四是加大对银行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记者:李国辉
相关文章
- 今天22日),2022论坛年会举行多场平行论坛。在议题为“RCEP开年:开启亚洲合作新进程”的平行论坛上,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越是复杂严峻,亚洲各国越需要加强务实合作2025-07-08
- 李进峰理念一致才能走到一起,政治互信才能促进合作。在保护主义甚嚣尘上、集团对抗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持续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减少误解和误判。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不仅需要锦上添花2025-07-08
我在特斯拉上海工厂拧螺丝:每2小时休息10分钟,车间里全是年轻人
时代周报-时代在线因一则保险补贴优惠,特斯拉近日陷入“变相降价”的舆论风波。根据一份网传特斯拉内部邮件信息,在9月16日~9月30日期间交付的中国制造特斯拉Model 3、Model Y,若选择在特斯2025-07-08- 美国金融市场周三再度陷入了美联储织造的“层层恐惧”之中,交易员被铺天盖地的议息夜报道所淹没。利率声明和鲍威尔记者会传达了至少两条信息:一是决策者会保持激进的紧缩政策,二是经济软着陆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而2025-07-08
- 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的总额为2000亿元,是一项全新的、阶段性的工具,使用过程中将坚持商业银行自救和自愿两个原则,其业务逻辑是化解风险,而非贷款展期。● 本报记者 彭扬11月21日,中国2025-07-08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