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苹果汽车曝光后,富士康斥资47亿火速买下造车工厂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代工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万博 来源:智能车参考 刚刚被曝代工苹果汽车后,富士康在造车领域又迎来一则最新进展: 2.3亿美元拿下造车工厂,苹果曝光交易方是汽车Lordstown,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后富美国造车新势力。 除了2.3亿美元的士康速买购置款,富士康还为Lordstown送去了价值4.65亿美元的斥资车工厂投资+贷款大礼包。所以为了拿下造车工厂,亿火整个交易富士康累计付出6.95亿美元,下造折合人民币47亿元。代工 当然,苹果曝光大礼包不能白送,汽车交易条件: 与Lordstown成立合资公司,后富合作开发基于富士康MIH电动平台的士康速买新车型。 至此,斥资车工厂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亿火“安卓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还有一则新消息,在被问及代工苹果汽车的市场传闻时,富士康给出了“不予置评”的回应。 这下DDDD了… 47亿元拿下造车工厂 消息来自交易方Lordstown,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交易工厂位于美国俄亥俄州。 该交易在去年11月就已经开始,经过7个月的谈判和文书工作,今日最终官宣交易条款,根据交易协议,这座工厂被作价2.3亿美元出售给富士康,同时还附带一系列投资条件: 首先,在交易完成后,富士康将接管工厂,工厂的所有员工加入富士康,双方还签署代工合同,由富士康为Lordstown生产旗下车型Endurance纯电动皮卡。 其次,富士康将为深陷现金流困境的Lordstown额外投资1亿美元,并提供2700万美元的运营和扩展成本,此外,富士康还购买了5000万美元的Lordstown股票。 最后,为了支持Lordstown的生产计划,富士康决定与Lordstown成立合资公司:MIH EV Design LLC,这家公司将基于富士康2020年10月发布的Mobility-in-Harmony(MIH)开源平台,开发电动车产品。 除此之外,富士康还向Lordstown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贷款,以满足Lordstown对合资公司的初始资本承诺。 以上,就是这起交易的所有内容。 从交易条件来看,富士康收购工厂,付出的资金远远高于工厂作价的2.3亿美元,林林总总算下来,累计6.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26亿元)。 用超出原价3倍的付出换一座工厂,富士康想干什么? 秘密就是上文提到的MIH开源平台,富士康真正想买的,不是一座工厂,而是MIH开源平台的首个量产合作伙伴。 所以问题来了: 这个MIH开源平台到底什么来头,能让富士康如此重视? 富士康转型造车,准备多年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顾一下富士康的进军汽车制造之路。 虽然在造车领域出现的时间不算长,但从富士康前期的准备和积累来看,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新人老兵”,回顾富士康造车,大抵可以梳理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汽车元器件代工。 早在2005年,富士康用3.7亿元收购台湾四安泰电业的全部股权,从此正式涉足汽车元器件的代工生产,主要产品,就是车辆各类线束和电子用品。 此后的十年间,富士康又陆续拿下各大主机厂的电子元件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主流车厂。 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富士康,主要是作为汽车电子元器件的代工方的角色存在,还不涉及整车制造。 第二阶段:全产业布局。 2015年左右,造车新势力迎来高潮,富士康也在这个风口,进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的布局。 也正是在2015年,与当时的和谐汽车、腾讯合资成立和谐富腾,打响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一枪。 之后,富士康又陆续投资了滴滴、宁德时代以及小鹏汽车,在电池、整车以及出行领域进行布局。 可惜的是,2016年,和谐富腾因为高层的纠葛,之后被拆分为拜腾汽车和爱驰汽车,富士康也从和谐富腾撤资。后来富士康为拜腾汽车注资2亿美元,协助拜腾推进量产,但之后也再没有后续进展传出。 这一阶段,虽然合资成立的和谐富腾不了了之,但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富士康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也为后面的MIH平台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携手裕隆,推出MIH平台。 2020年10月,富士康科技日上,富士康推出MIH电动平台,同时拿出富士康的造车方案:MIH联盟。 这个MIH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源,简而言之,就是将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上的玩家都纳入进来,打造一个软硬结合的标准化平台套件。 公开消息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MIH联盟成员已经接近2000家,其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电子这样的行业翘楚,而且,像北汽蓝谷、吉利这样的主机厂,也成为富士康造车的合作伙伴。 基于MIH平台,富士康的角色依然是代工,但此代工非彼代工,MIH平台的话语权,掌握在富士康手里。 也就是说,富士康提供的是从底层软件和硬件一体的一个标准化模版,主机厂只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更改。 这个思路,有点像智能手机时代的贴牌生产,各厂商的操作系统,基础硬件都已经定型,最大的区别,就剩下品牌和配置参数的不同。 而富士康的身份,就变成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安卓。 之后的发展,也印证了富士康的造车思路,2021年,富士康推出3款基于MIH平台打造的原型车:Model C、Model E和Model T,车型包括轿车、SUV和电动大巴。 在推出产品的同时,富士康也正式亮明造车态度:3款原型车,主要是用来给车企作为参考,之后车企可以依据自身要求做个性化调整。 几乎就是完整的贴牌路线。 这里也就能够回答,为啥富士康推出的3款新车,至今没有什么量产的进展:既然是以样板间的角色出现,谁又见过哪个开发商把样板间量产的。 全部梳理下来,富士康为何如此重视MIH平台,答案已经很明白了: 智能手机时代,作为苹果代工厂的富士康,迅速成长为媒体口中的“代工皇帝”,但在产业价值方面,富士康分配的利润极其微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只会代工,没有底层架构的设计能力。 而代工造车,富士康想赚的不仅是辛苦钱,想要在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多得一杯羹,那就得有更多话语权。 MIH平台,就是这根权杖。 还有哪些手机产业链公司进入汽车行业? 最后,富士康进军汽车领域,也能看出一个大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越来越多手机供应链上的公司,开始跑步转向汽车供应链赛道。 最具代表性的高通,在智能手机时代,骁龙处理器成为众多手机厂商的首选,几乎是安卓旗舰的标配,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都与高通深度绑定。 而进入智能车时代,高通的布局,主要围绕智能驾驶和数字座舱两大核心跑马圈地: 智能驾驶方面,高通Snapdragon Ride(骁龙 Ride)平台在2020年发布,目前已经获得长城的订单,将为后者的高端车型提供底层硬件支持。 进展更快的数字座舱,高通发布的SA8155P座舱芯片,被称为业界最强量产座舱SoC芯片,目前已经在小鹏、蔚来等多款车型上搭载。 另外,科创板AI第一股的虹软科技,此前的最大标签是安卓手机AI视觉头部供应商,其视觉算法在华为、小米等主流机型上均有应用。 2016年,虹软科技开始进入汽车领域,依托其在手机时代积累的视觉处理经验,虹软科技开始在驾驶员监测、盲区监测、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发力。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虹软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营收规模,达到2010万元人民币。 另外,还有一个玩家不得不提——立讯精密——与富士康一样,也是为苹果代工的公司。 今年2月份,立讯精密就发布公告称,与奇瑞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对了,这里还要补充一句,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來春,当年还是富士康走出来的厂妹,之前最为人所知的,是与富士康抢苹果的单子。 而现在,它们即将再次在造车赛道上相逢。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大和:重申快手-W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78港元
- 欧盟即将立法,手机接口协议将统一,苹果重大转向在即?受益股一览
- 工业火灾,孟加拉国反复出现的噩梦
- 锂价开启上涨周期 新能源板块逐步回暖
- 北京:用人单位缓缴社保的补缴期限延期
- 失败的“擦边”营销背后,是安踏的短视
- 广期所:期货及期权交易每周设5个交易日 分为夜盘和日盘交易时段
- 相声演员孙越怒斥人保、太平和平安:每天电话轰炸推销车险
- 果味烟仍悄悄卖 因稀缺被炒高价
- 杭州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提取限额按现有标准上浮25%
- 新时代证券更名!诚通证券来了,背靠央企“好乘凉”?
- 说到做到!员工增持亏钱,中顺洁柔老板自掏腰包2500多万补偿
- 核酸企业排队上市 偶发业绩能走多远
- 瑞士官员:美西方对俄制裁未达目的 欧洲亦无法应对能源涨价
- 连续11个月下滑!5月日本八大车企仅一家销量增长,预计产能不足影响仍将持续
- \
- 瑞信预计第四季度税前亏损15亿瑞郎
- 北京:途经海淀、昌平的27条公交线路明起有序恢复运营
- 马斯克“感觉不好”,特斯拉员工和投资人也是
- 6月6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