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大年”遇上创纪录减产 聚酯产业开年大戏如何演绎?
来源:期货日报 减产检修在聚酯产业中普遍存在,投产大年但创纪录减产却在近年来较为罕见。遇上业开演绎2022年,创纪产聚聚酯市场中不仅见证了活久见的录减负加工费,继2008年之后又一次产量负增长,酯产还见证了PTA历史新高的戏何检修损失量,行业的投产大年创纪录减产。事实上,遇上业开演绎从十年来产业的创纪产聚变迁可以观察到,从龙头企业联合减产保价到全行业主动“自律减产”,录减聚酯产业链上下游的酯产博弈“大戏”不断上演。2023年,戏何超1000万吨产能计划投产,投产大年增速处于20%左右的遇上业开演绎高位,供应压力不言而喻。创纪产聚令市场关心的是,当“投产大年”遇上创纪录减产,聚酯产业的这场开年大戏又将如何演绎? 产量大幅低于产能增速,聚酯行业减产力度创纪录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2022年聚酯产能增速在8%以上,年度产量增速约-1%,为2008年之后又一次产量负增长。而在2017—2018年,聚酯行业景气度处于上升期,增速在11%以上。 “产能的稳定增长及产量的下滑对比可以直接反映行业的减产力度之大。”国投安信期货首席化工分析师庞春艳如是说。 数据显示,2022年PTA产能增加860万吨,产能增速13%,产量增速约2%,大幅低于产能增速。全年装置负荷约74%,比上一年低4个百分点,行业产能利用率与2017年相近。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上游原油、PX等原料表现强势,终端纺织服装消费疲软,行业承受上下双重挤压,利润低下,库存上升压力大,被迫压缩产出,降低风险。 据庞春艳介绍,PTA企业的减产一般与利润直接挂钩,利润好则生产积极性高,装置可以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另外,检修周期从1年延长至1年半的情况也有,检修时间从2周压缩至10天附近。行业利润差,企业则降低负荷、按时检修,同时可能将检修停车的时间从2周延长至3周甚至更长。 比如恒力一套装置去年10月25日停车,今年1月初重启,停车时间超过2个月;逸盛大连225万吨装置去年11月27日停车,至今也已经超过2个月,重启时间不定;华东一套200万吨装置已于春节假期重启,目前已正常运行,该装置于2022年7月停车。 “2022年聚酯产业链高成本与低需求的博弈,导致产业链减产增多。”卓创资讯PTA分析师安光表示,2022年聚酯产业链产品的年均成本明显上涨,其中年均成本上涨绝对值最大的是PX,按汇率折算,较2021年上涨1756元/吨,年均成本上涨绝对值次高的是PTA,较2021年上涨1389元/吨,聚酯年均成本较2021年上涨931元/吨。 数据显示,聚酯产业链上游产品成本上升的绝对值要大于下游产品,例如PX远高于PTA,而PTA远高于聚酯,说明产业链自上而下的成本传导并不顺畅,产业链下游跟涨相对吃力,成本传导不顺畅导致聚酯产业减产增多。 2022年聚酯产业链创纪录的减产,一方面反映了产业链过剩的格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实体企业随机应变,灵活应对市场风险的思路。 “从全年来看,PTA及聚酯的减产力度较大,但大规模检修并没有导致2022年多数时间PTA及聚酯供不应求,可见PTA与聚酯整体产能过剩的格局明显。”安光表示,以主要聚酯产品涤纶长丝POY为例,2022年1—11月库存呈现振荡上升的趋势,尤其是4—11月库存处于近3年同期高点。12月涤纶长丝库存快速下降,但并非需求有实质好转,而属于年底备货行情,库存只是从聚酯厂转移至终端织造企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PTA及聚酯大厂的减产行为相当果断,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险。 比如数套大型PTA装置停车数月,往年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力度,而在去年12月PX年约谈判及需求淡季叠加的因素之下,PTA企业表示数套大型PTA装置2023年1月大概率继续停车,依托对PX需求下降的影响而增强在PX年约谈判过程中的话语权。“2022年四季度聚酯大厂加大减产力度,部分大厂领头减产去库存。也正是由于聚酯企业严格执行了大规模减产,才扭转了聚酯高库存压力,在年底备货行情中,成功将聚酯库存压力分散,创纪录的减产力度及执行力度,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险。”安光称。 新产能持续投产,产业企业实行自律减产 记者梳理发现,近十年,PTA行业的减产动作已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2014年国内产能全面过剩之后,初期行业龙头企业延续之前的联合减产保价思路,例如几大龙头企业联合减产20%将市场的供需格局从过剩扭转为紧张,一度令PTA价格出现短暂回升,行业利润获得修复。但过剩是长期的,在行业利润获得修复后,PTA企业结束减产的动作令市场再度承压。 “龙头企业联合减产保价的模式宣布失败,2015年之后转为激烈竞争。”庞春艳表示,具备一体化、规模化优势的大企业全力生产,行业转为全面过剩,利润大幅下滑,产品单一、装置规模小、成本高的企业因此被迫停产,包括蓬威石化、汉邦石化、远东石化、翔鹭石化等。 近两年行业竞争激烈,新产能持续投产,落后产能不断被迫停车,包括虹港石化150万吨、华彬石化140万吨、逸盛宁波200万吨,这些曾经的主流装置在大量新装置投产的背景下已经进入了落后产能的梯队。 在庞春艳看来,目前的装置停车,没有联合保价的“阴谋”,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利润情况进行的独立行为。 “近两年聚酯行业的联合减产保价增加,尤其是产能集中度高的长丝企业,在行业需求下滑,企业库存压力上升、利润走低的时候,会实行‘自律减产’,目的是缓解库存上升的压力。从整体看,聚酯行业的联合减产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庞春艳说。 2022年行业的减产幅度比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库存高、利润差,如果不减产,企业的库存压力会持续上升,行业的过剩矛盾会更加突出,企业的风险过高。 “减产是企业自我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虽然部分时间在上游PTA减产的同时,聚酯厂会同步减产,存在上下游博弈的因素,整体来看避免了行业供需矛盾激化、部分环节利润被相关环节大幅侵蚀的情况,市场没有因此出现剧烈的波动。可见,在终端消费疲弱的背景下,上游聚酯和PTA等产品同步减产,有利于产业链库存压力的缓解,是企业主动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庞春艳称。 “PTA供应商主动减产,一方面可以缓解原料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预期新装置集中投产贡献产量前,主流供应商停掉部分高成本装置,使得现货维持偏紧,PTA装置加工费修复。”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表示。 大规模的减产也是聚酯市场重要的支撑。以PTA为例,生产亏损次月往往出现大规模减产,而在减产的次月往往会推升加工费,这在2022年三季度表现尤为明显。 “企业依托减产调控市场的供应量,而供应量会导致整个供需平衡的变化,去库存支撑PTA加工费上升,而库存增加推动PTA加工费下降。另外,依托大规模减产,2022年全年有10个月PTA现货维持升水期货的结构,尤其是在现货高升水的月份,直接支撑了PTA现货绝对价格。”安光介绍说。 “2022年PTA检修减产维持,带来PTA高基差以及现货低库存,在下半年原油表现弱势的背景下,PTA现货偏强及期货主力合约维持振荡,整体价格有支撑。”刘思琪称。 过剩压力较大,PTA月度检修损失量或维持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一季度聚酯产业尤其是PTA新产能投产预期较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节后PTA过剩压力较大,企业或会进一步加大减产力度,PTA月度检修损失量再创新高的概率较大。 据了解,2023年聚酯产能将维持正常的10%以内的增速水平,PTA的计划投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增速20%左右,处于高位,尤其是2022年年底国内投产了两套共计500万吨新装置,两套装置今年1月都有望实现量产。 2023年是PTA及聚酯扩能的巅峰之年,从一季度来看,确定新增PTA产能是山东的125万吨及惠州的250万吨装置,而聚酯方面则包括了部分2022年延期投产的装置,粗略预估在290万吨左右。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检修计划来看,今年1月PTA检修损失量在215万吨左右,处于历史次高水平,并未突破去年12月份的历史最高点。 “按照2022年下半年预估检修损失量的经验来看,计划外检修减产逐渐增多,月度检修损失量往往处于不断上修数值的过程中。由于今年1月春节假期影响,不排除有新的计划外PTA装置检修减产,预估开年PTA减产力度加大的可能性较大。”安光称。 “从历史周期看,二季度是PTA装置的检修高峰期,尤其是加工差较差的情况下,企业或积极检修。PTA目前低开工将维持,二季度检修损失量可能有所增加,需要关注一季度加工差的走势。”庞春艳称。 在业内人士看来,聚酯在春节期间的检修力度将决定聚酯和聚酯原料的累库幅度。此外,节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消费,目前市场对消费回升的预期不断升温。“需要关注节后工人的返岗情况、新增订单的情况。”业内人士称。 “如果终端消费在波折中回升,则上游聚酯和聚酯原料阶段性承压,企业可能积极减产;如果节后市场恢复顺利,则乐观预期将继续主导市场,减产可能略有推迟。”庞春艳表示,整体来看,新年度在产能大幅增长的背景下,PTA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低位,检修损失量将维持在高位,聚酯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有望较2022年提升。 随着PTA装置投产逐步落地,2023年春节假期后部分装置重启,需求处于季节性淡季,PTA现货累库后,利润有压缩预期,加工费或将有所回落。 据刘思琪介绍,2022年年底至2023年一季度,PTA预期3套共750万吨装置集中投产。其中,威联化学250万吨PTA装置在2022年12月中旬一条线出合格品,八成负荷运行,目前另一条线仍然投料试车中;桐昆嘉通能源250万吨装置2022年12月底两条线已出合格品,目前负荷八成附近运行中;恒力惠州250万吨装置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出料。 在她看来,春节后,PTA装置投产压力偏大。除了新装置陆续出料外,前期停车的装置嘉兴石化、英力士及恒力2号线也在1月初重启出料中,能投100万吨、逸盛新材料360万吨、虹港250万吨恢复正常,逸盛宁波3线200万吨装置近期重启,1月的检修量边际减少,预计春节后仍有一定累库压力。 “在未来高扩能阶段,市场可能需要重复大规模减产以调控高扩能带来的供应压力。”安光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国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 市场鸽派解读鲍威尔记者会,美股全线转涨,美债收益率两位数跳水
- A股全面注册制要来了,九大知名私募重磅解读!
- 险企首位80后总经理履新 合众财险“车、险”联姻启第二站
- 世界杯首战爆冷击败阿根廷,沙特胜在何处?
- 安全头盔不仅要戴更要戴好
- AIGC概念火热,传闻将在3月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百度飙升7%
- 知情当即止损,群内大喊快跑,内幕交易“1号罚单”
- 金融街论坛年会观察: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个人养老金如何发力?
- 创金合信基金李游:看好光伏、国内大储的投资机会
- 持续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 国芯科技拟不超2亿元回购股份
- AIGC概念火热,传闻将在3月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百度飙升7%
- 南非将吸引资金发展氢产业
- 重组五年未果,预亏百亿元!中天金融遭深交所“六连问”
- 草莓的正确清洗方式
- 中证协发布2022年证券公司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结果:8家券商获A,但有8家获C
- 美供应管理协会:美国8月制造业PMI为52.8
- 赛诺菲Q4净销售额同比增长7.3% 净利润同比增长29.1%
- 苹果盘前跌3% 营收四年来首次下降
- 捷心隆将于2月1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考虑派发特别股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把握新时代机遇 推进中国电影迈上新高峰
- 震荡市下可转债或成避风港
- 北向资金小幅净买入9.59亿元 隆基绿能净买入3.98亿元
-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规模30强出炉:“千亿”已成往事,500亿天团仅剩7位,葛兰875亿仍旧“公募一姐”
- 广东前三季度进出口6.1万亿元,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稳
- 在重新掌权法拉第未来后,贾跃亭先后做了全员降薪和任命新财务主管两件事
- 极米科技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下滑
- 深市500多家公司三季报亮点迭出:龙头企业表现出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显活力
- 投资收益承压,中国人寿三季度业绩双降
- 中化化肥前三季度营业额197.51亿元 同比增加5%